大部分*次买房的非土豪朋友,多都是辛苦攒钱加上掏空父母钱包再加上亲友资助,才好不容易凑够一笔钱,因为这笔资金来之不易,所以选房就会慎之又慎。
*次买房需求也会非常多,既想要采光好、户型方正,还想要安静、交通方便、配套齐全的好房子。
在各方条件都难以兼顾的情况下,不少购房者的购房过程就变得相当拖沓。
自己看完还要七大姑八大姨参考,还要多方对比,还要凑钱, 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甚至看两三年的房都未必能定下来!
从看房到下定1个月能完成都算快的,而根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一般购房者平均成交周期都在3个月以上。
较长的犹豫期就决定了,一旦市场出现任何变化,没有房产经验的普通人就会很难迅速反应过来。
而等市场已经出现明确信号,明确到我们这些普通人都感受到成交量增多、房价上浮、不好谈价、再不买不行了的时候,才开始加快速度选房, 却已经来不及了。
大部分购房者一生中经历过的房产交易很有限,而有限的交易经验也让人们意识不到楼市一但有细微变动,对自己的不利因素远比想象中的要多。
前两年总计近千次的楼市调控,确实逐步稳住了楼市, 四限大法 (限购、限售、限价、限贷)的降温作用不容小觑,在流动性和供需两端不断加压,市场步步缩紧,逐步压缩交易性。
在非完全交易市场中, 通过限售控制供给,通过限购、限贷控制需求,房价怎么可能稳不住?
在这个阶段呈现的结果就是,房产持有者开心地捂着盘并对未来的增值梦充满期望,而刚需由于*比例提升、贷款利率增加等原因造成购房成本升高,被迫失去了购房意愿,房价稳盘成功。
想要在稳房价的基础上,促进房产这个商品的流通就只能靠各城市在自己的区域内进行灵活调节。
今年年初是因城施策的初步试水,但显然个别城市没太控制住力道,信贷政策出现不同程度松动,引发了今年的小阳春。
随后上面一再强调“房住不炒”,并约谈个别重点城市后,小阳春很快偃旗息鼓。
而时至今日,经历大半年的调整,大部分地方显然都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调节方式。
也就是既保证所辖区域内的市场活跃度,又能稳住房价。
先后发布此类政策的城市有南京、天津、海南、燕郊、深圳、成都等,均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没有造成房价大幅波动。
而这两周更是频繁有地方城市传出此类调节消息,有的被辟谣,有的是真的开始实施。
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进行自己区域内的楼市调整,这也就表明封盘期将会逐渐解冻。
要加大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全面落实因城施策,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其中明确表明要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结合这段时间,这些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交易的城市并未被制止来看, 未来逐步根据城市发展状况和夹心层需求,而采取的楼市政策将越来越多。
毕竟这两年的调控确实苦了很多刚需,想买房,但迫于限购、限贷政策,只能把买房计划搁置,有的甚至迫于无奈,只能选择买公寓。
随着越来越多城市的细化调整,夹心层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当然,全面落实因城施策也并不意味着全面放松,不要被市场上的过度解读带跑偏。
楼市的放松要在货 币、政策、信贷多维度上的放松才叫放松。
而目前的调整只是改变战术, 由堵住房价别上涨变为疏导房价,促进交易。
各城市根据自身情况所做的调整,对整体房价影响很有限,不会造成太大的波动。
虽然整体不会有太大的波动,但这些年的调控想必大家都看腻了,稍微松一点,购房者就一哄而上,房价短时间内就会被推高。
这也不仅仅是政策的锅,还有逐利的资本和人性在推动。
所以说,对于想等过完年再看看市场走向如何再买房的刚需,小笙必须要做个提醒: 过完年的市场,变化很迅速,你未必能反应得过来。
这两天已经传出有的城市放松了限售,限售放松,大概率的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楼市泡沫被夯实得差不多了。
无论是防范泡沫危机还是去杠杆,都会建立在被夯实的楼市基础上,所以未来买房的成本很难降低,而我们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努力,不要让购房成本变得更高。
虽然房价稳的宗旨不变,但小幅波动也不可避免,所以年前做好准备方可有备无患。
你可以去想买房的目标区域找几家比较有知名度的中介,他们通常房源比较多,对附近的楼盘先进行深入的了解。
看了五六个小区,10多套房源之后,你基本上会对楼盘有了一定的解,对自己的购房资质、预算、需求也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这样年后市场一旦有细微的变动,自己才能迅速下手,避免经济上损失。
- 从看房到下定1个月能完成都算快的,而根据相关机构数据显示一般购房者平均成交周期都在3个月以上。